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三农』实现新跨越

    信息发布者:吴桂祥
    2017-12-17 18:04:56    来源:兴化日报   转载

    三十年来,我市紧紧围绕“全面达小康、建设新农村”总目标,沿着“农业现代化、农民收入倍增”主线,按照“产业化发展、特色化推进、工业化带动”的思路,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,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呈现出规模化水平持续提高、特色化产业持续发展、区域化布局持续优化、产业化层次持续提升、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,取得了粮食持续增产、农业持续增效、农民持续增收、农村持续发展的显著成就。

    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

   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。又好又快推进了兴泰线、大周线、兴盐线、城郊周边等高效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。累计发展了高效种植业82万亩、高效渔业面积80万亩。设施农业、渔业累计达23.2万亩、17.99万亩,比重达11.7%、34.7%;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,比重达75%。

    大力营造现代农业园区。从快从优推进了20万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,重点打造了5000亩核心示范区和500亩核心展示区,建设了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示范区,打造了5万亩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园区。我市已建成19个省部级和15个市级粮食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。

  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。围绕优质稻米、生态河蟹、脱水蔬菜、绿色畜禽、淡水虾业、面粉制品等六大特色产业,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,强化农业项目招商引资,积极创建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区,近几年每年实现农业招商引资15亿元左右。

    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。按照低水平全覆盖的目标,着力加强标准粮田、水利工程、农业机械建设。近几年我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0.55亿元,改造中低产田3.8万亩,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,建设标准粮田55万亩;共完成新建排涝站165座,圩口闸299座,电灌站1071座,机耕桥2280座,机耕水泥路600.89公里,硬质渠560公里,砂石路100公里,土质机耕路850公里。我市高标准农田比重已达59%,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8%。完成水稻机插面积76万亩,其中有8个乡镇、356个村整体推进,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6%,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。全年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49万亩,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%。

 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建设

    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

   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迅猛。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。2016年组建1978家,入社农户38.9万户,农户入社率保持在80%以上,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39.29亿元。二是土地股份合作社提速发展。2016年已累计组建42个,其中工商注册登记42家,入股土地面积1.88万亩、入股农户0.31万户。三是社区股份合作社稳步发展。2016年累计组建3家,折股量化净资产总额971万元,其中集体股574万元,占56.4%;个人股424万元,占43.6%。

    家庭农场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。2016年,经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2054家,家庭农场从业人数9002人;经营面积39.12万亩。经营项目以粮食种植、蔬菜种植、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为主。农场法定代表人以种养大户为主。

    专业大户规模继续巩固。2016年,专业大户8160户,经营面积55.9万亩。其中粮食种植户2132户,占26.1%,面积17.2万亩,占30.8%;水产养殖户4419户,占54.1%;经营面积20.6万亩,占36.9%;园艺种植大户119户,经营面积0.38万亩。畜禽养殖户893户,占10.9%;其中生猪养殖户215户、蛋禽养殖大户394户、肉禽养殖户215户、奶牛养殖户7户。

    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不断提升。2013年,可可食品、安井食品等一批全国著名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落户。我市现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、省级龙头企业17家、泰州市级龙头企业55家。近5年泰州市级以上74家龙头企业年均实现销售135亿元左右,利税3.6亿元左右,创汇8000万美元左右。

   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。2016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91.89万亩,农民土地流转收益达7.3亿元;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累计达89.92万亩,比重达61%。

    农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:1987年为10.29亿元(现价),2016年实现179.94亿元,年均增长10.4%。规模以上工业(包括市属工业和乡镇工业)总产值:1993年为23.51亿元(现价),2016年实现1810.41亿元,年均增长20.8%;规模以上工业(包括市属工业和乡镇工业)销售额:1987年为7.25亿元(现价),2016年实现1774.98亿元,年均增长20.9%。商业(社会消费品零售)总额:1987年为7.37亿元,2016年实现172.16亿元,年均增长11.5%。产业结构逐年优化。198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4.1:26.7:19.2,经过29年的持续优化,2016年调整为13.7:38.7:47.6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。198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元,2016年实现16915元,年均增长12%。

    农业生产经营重大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飞跃发展

    三十年的努力奋斗,我市已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国家商品粮、优质棉、蔬菜、淡水产品等重要的生产基地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(市)、中国脱水果蔬加工第一县、中国生态河蟹养殖第一县。拥有兴化大米、兴化面粉、兴化香葱、兴化大青虾、兴化大闸蟹五件集体商标;兴化大米、兴化芋头、兴化荷藕分别入选2014、2015年度全国十佳最具魅力农产品。

    粮食生产。兴化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,以稻麦两熟为主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35万亩,小麦种植面积110万亩。水稻南粳46、南梗9108等晚粳品种,深受消费者喜爱,供不应求。兴化大米产生了一批名牌产品:绿佳园兴化大米获全国金奖,榆柳牌大米获省“十佳畅销农产品”称号,林湖秋色大米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论证。小麦以扬麦16为主的红皮小麦面粉,麦香味浓,满足南方人的口感,成为南方大中城市饭店、茶楼早点、面条的首选面粉。粮食亩产、总产均居全省前茅,年产粮食100万吨以上,是全国十大粮食先进县(市),从2003年至2016年连续14年获得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(市)”称号,其中6年获“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(市)”称号。1987年全市粮食总产值108.95万吨,2016年粮食总产值137.9万吨,比1987年增长0.3倍,年均增长0.8%。

    水产养殖。我市有以水域为主的非耕地150万亩,水产品淡水养殖年总产量30万吨左右,2016年达30.3万吨,其中河蟹养殖面积80万亩,年产量6万吨左右。从1990年至2016年连续27年居江苏省淡水县之首。泓膏、板桥、兴化大闸蟹品牌全省闻名,产品畅销海内外。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“中国养蟹大王”称号。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河蟹生产和交易基地。至目前已培育10多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兴化大闸蟹知名品牌。“泓膏”“天宝湖”“膏满堂”“板桥”“亦鲜”等大闸蟹荣获“中国十大名蟹”。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、金香来大闸蟹有限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

    特色农业。一是观光油菜产业。“兴化油菜,全国挂帅。”我市大力提升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,油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亩左右,总产近4万吨。将兴化水乡垛田特色的地形地貌与油菜生产相结合,积极发展观光农业,打造出“千垛菜花”胜景,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·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,使“千垛菜花”成为“全国最美油菜花海”,跻身“世界四大花海”之列。二是特色果蔬产业。我市是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。按照“产业化发展、特色化推进、工业化带动”的思路,在建设省级蔬菜种植与深加工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的过程中,形成了以兴化香葱种植为主的20多万亩原料蔬菜生产基地,建成了万亩省级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区和一批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基地;建成钢架大棚、连栋温室等一批规模化设施种植基地面积20多万亩,其中番茄面积3万多亩、设施草莓面积1.4万亩、葡萄种植面积2万多亩,年总产量分别达15万吨、2.1万吨、4万吨。培育了陈堡红富堡番茄、临城草莓、食用菌、西郊葡萄、垛田龙香芋等一批特色、优质果蔬产业。

    农产品加工产业。一是粮食加工产业。我市拥有稻米加工企业212家,以戴窑粮食交易市场等为龙头,年稻米加工量150万吨以上,形成了年产值50亿元的优质粮食加工基地。依托五得利等龙头企业,日处理小麦3500吨,是全省最大的食用面粉加工基地之一。二是脱水蔬菜产业。我市拥有130多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,年加工消化各类蔬菜150万吨,建成全省首家脱水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,成为全国最大的干燥蔬菜生产基地。三是食品加工产业。兴化经济开发区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,吸引了盛洲粮油、安井食品、华东可可等一批知名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,成为第一批“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”。优质红皮小麦、水稻、油菜、蔬菜、啤酒大麦、生猪、水产品、水禽等八个优势产业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基地;兴化香葱、兴化大米、兴化红皮小麦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;兴化大米、兴化面粉、兴化香葱、兴化大闸蟹、兴化大青虾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集体商标。我市是全国拥有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最多的(县)市之一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